孩子每次感冒就診,常常醫師都會說肺部聽起來有支氣管發炎,這時,家屬都會追問「那是不是有氣喘阿?」其實支氣管發炎跟氣喘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支氣管發炎逾九成是病毒感染引起的,而氣喘則是氣管慢性發炎造成的結果。但如果寶寶支氣管發炎常常導致呼吸會喘,這時候就要考慮寶寶的肺部較為敏感,爾後就有可能會發展成為氣喘。
那什麼是氣喘 ?
氣喘是一種支氣管慢性發炎及過度反應的疾病,這種發炎反應就和皮膚表面的傷口發炎一樣,會有腫脹、泛紅和黏液分泌的現象,而氣喘病患的氣管,就是長期處於這種發炎的狀態。
當敏感又發炎的氣管遇到刺激,就像結痂未痊癒的傷口又被割傷一樣,身體會自動分泌更多的黏液來保護傷口,再加上支氣管壁的肌肉收縮,就會導致呼吸道阻塞的更嚴重,造成咳嗽、喘鳴、胸悶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就是所謂的氣喘發作。
造成氣喘的原因
過敏體質
當體內的嗜酸性白血球或IgE免疫球蛋白比一般人多時,身體要自我保護的免疫系統就會特別敏感,很容易因為環境中的一點刺激而產生劇烈反應,當患者有這種過敏體質時,就很容易有皮膚、呼吸道或消化系統的過敏症狀,常見的包括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 … 等,也就是過敏三兄弟(過敏進行曲)。
遺傳
若患者的父母有過敏體質時,寶寶可能有高達7成以上遺傳到相同的體質,相對的,罹患氣喘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。然而,氣喘並不像其他遺傳疾病一樣有必然的關係,可能會有過敏體質但不一定會發病,這也是為什麼在同樣的家庭裡,兄弟姊妺中並非每個人都會有氣喘。
環境
當然,並不是所有的氣喘都跟過敏有關。溫度、溼度、空氣污染、使用各種化學物質等,都可能引起氣管的發炎反應,所以住在工業區或都市的人,得到氣喘的機會就比較高。抽菸的人或長期接觸二手菸的人都可能得到氣喘。
了解氣喘的原因後,就知道會引起氣喘發作的危險因子很多,可以分為
「過敏性因子」及「非過敏性因子」
- 過敏性因子:如塵蹣、蟑螂、黴菌、花生、蝦子、螃蟹、花粉…等等。
- 非過敏性因子:如感冒、香菸、汽車廢氣、香水、油漆 、劇烈運動… 等等。
氣喘常見症狀
呼吸困難
呼吸道中的肌肉收縮痙攣、支氣管變窄,空氣沒有辦法順暢進出,因而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窘迫的狀況。會發現孩子呼吸變快,肋骨或鎖骨中間凹陷,甚至嘴唇發白。
喘鳴
患者在呼吸的時候,肺部同時發出尖銳、高音調的咻咻聲,即是喘鳴(wheezing)。
造成喘鳴的原因,同樣是因為支氣管發炎、呼吸道變窄,當空氣流動的時候,就會產生像吹口哨一樣咻咻音。
雖然喘鳴是氣喘特殊的症狀之一,但並非呼吸有喘鳴音就是氣喘,因為寶寶在感冒病毒感染時,也會發生喘鳴聲。如果發現自己呼吸時伴隨著不正常的音調,建議還是到醫院讓醫師做詳細的檢查。
多痰、咳嗽
每個人的呼吸道中,都會有專門分泌黏液以對抗肺部各種感染的細胞,但因為氣喘病患的支氣管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,這些細胞就會不斷地分泌黏液、累積成痰,就容易阻塞支氣管,身體也會自發性地要將積痰排出體外而持續咳嗽。躺著時或者夜晚睡眠後也特別容易咳嗽。
藥物治療
簡單地說,治療氣喘的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:
- 控制藥物 :
- 類固醇,劑型可分:吸入型、口服型、注射型
- 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
- 茶鹼製劑
- 白三烯素功能調控藥物
- 抗IgE球蛋白抗體
- 緩解藥物:目的是快速擴張氣管,使呼吸順暢,作用快速用來改善氣喘的急性氣喘症狀,是治標的藥物。
- 速效吸入型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
- 口服類固醇
然而大部分的氣喘患者兩種藥物都需要使用!
使用緩解藥物的目的在於,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或急性發作時,可以迅速解除症狀。
使用控制藥物的目的則在於,做好平日的氣管保養、降低發炎、預防氣喘發作。
醫師會依照孩子的控制情形,做藥物的階梯治療。step1 > step2 >step3 > step 4
控制良好,就會實施降階治療(即把藥物慢慢減量)
而藥物的治療,最忌諱自行停藥及不按照醫囑用藥,因為易導致氣喘控制不當,而症狀越來越難控制。
居家及日常生活照顧
除了穩定用藥外,學會日常生活的照護可說是氣喘患者的另一門重要課題,舉凡每日必定都會接觸到空氣、食物、寢具...等。都隱藏著許多的刺激因子。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氣喘的惡化或發作;所以,減少接觸環境中的過敏因子或其他的刺激物,對氣喘患者的照護來說,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而游泳,對於氣喘的控制是相當的有幫助。不但可以鍛鍊肺活量,讓每一次呼吸更有效率因而減少喘氣次數,也增強心臟功能、減少氣喘急性發作的機會。